家风家训征文 篇1
我们的中华民族素有“礼仪之邦”之称,一向重视家教。好家规造就好家风,好家风造就好家庭。每个家,都有家风家规,有明文规定的,有约定俗称的,它可以引领家庭成员积极向上、健康成长。我们家也有许多家规,比如生活上的“食不言,寝不语”了,东西衣物不能乱扔乱放了,吃有吃相、坐有坐相了……学习中的多读书、读好书,作业及时了……其实这些都是要求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。在行为上,爸爸妈妈从小就教育我对人要有礼貌,对长辈要孝敬,对父母要孝顺,做人做事要讲诚信。
记得从三年级开始,妈妈就给我定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:就是要求我坚持写观察日记。这对于三年级的我来说,刚开始很困难,有时候会跟妈妈抱怨:“妈妈,我实在写不出来啊,我能看到很多东西,但是回到家动笔的时候我会发现,能记在脑子里的只有几句话而已。”每当这时妈妈总是坚定地对我说“那不是还有几句话么,你就把这几句话写出来,数量我可以不要求,但是质量必须要有保障,你记不住,不会写就是因为你看的书太少,所以你要都多看书,才能够积累好句子。”在妈妈的要求下,我把写日记的好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,现在我从不担心上作文课,更不怕写不出好作文。
“处世为人理应与人为善”这是妈妈给我定的第二条“家规”,从我懂事开始,妈妈就教育我要尊重长辈,做人要诚实,不干坏事,不说脏话。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要友善,不要因为小事就斤斤计较,伤了和气。做一个宽容、有涵养的孩子。到现在我都不会骂人,因为我骂不出口。实在有事把我惹急了就瞪大眼睛大声嚷嚷。同时我觉得爸爸妈妈做的也很好,因为在家里,我没看见过爸爸妈妈吵架,相反的,我觉得他们是那么温柔、那么善良。
此外,妈妈还要求我要节俭,不能攀比浪费。在妈妈的教育影响下,我的衣服穿出去总是干干净净的,从不弄得皱皱巴巴、黑乎乎的。回到家脱下来的衣服要么挂好,要么叠好,从不乱放。
家风家规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,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。每一个孩子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,家庭中的家风家训好,这个人就会健康成长;如果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,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遇到各种困惑。家规是春雨,润物无形,愿我们都能在良好的家风中成长,听爸爸妈妈教诲,长大成为一个有用之人。
家风家训征文 篇2
家风乃吾国之民风
中国是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,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延续至今。每个家都有家风、家训。而我家也不例外。
家风家训影响人的一生。我家的家训主要分为三个方面:文明廉洁、勤俭节约、诚实守信。
正所谓古语有云:“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”这便是我们家家训的第一条,这句话的意思是指:不要因为是一件小的坏事就去做,也不要因为只是一件小的善事就豪不关心。这是一个汉语词汇,出自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。是刘备去世前给儿孑的遗诏中的话。目的是想让刘禅明白小善积累的多了,就可以成为利天下的大善,而小恶则可以乱国家。同样这句话也规范着我的行为:在学校里,会把丢在操场上的香蕉皮主捡到垃圾桶内,使过路的小学生免于受到摔倒的危险;看到有低年级的小朋友在操场上嬉戏玩闹会及时阻止,避免发生险。这些举手之劳,却是一份免于他人受苦的善念。我们每个人应该都树立这种善念。
有一句谚语,大家都应该听过“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”这正是我们家家训的第二条。这句话常常在人们口中“玩耍”。比如:当家里的小孩子吃饭时,不小心把饭粒掉到桌面上,大人便会说:“哎——,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啊!可不能浪费粮食,要知道这粮食可是来之不易啊!”说完,孩子的脸上就会变得通红,把掉到桌面上的饭粒一粒粒夹起,送到口中。听完这个故事后,大家应该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吧!没错就是从节俭到奢侈很容易,从奢侈到节俭很困难。告诉我们要勤俭节约,不能浪费。
我们家的第三条家训,就是“人无忠信,不可立于世。”这句话是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颐的一句名言。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不讲忠诚和信义,那么他将无法在世界上立足,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。首先,我认为诚信含义是诚实守信誉,只有自己做到诚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。诚信在我们的生活、学习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,如果我们没有诚信,这样只能在别人的心中留下一个坏印象,对自己也没有好处,所以我们要做到诚实守信,不能撒谎。
优良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铺垫。常言道:“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。”一家礼让,才能形成一国礼让;一家安定,才能形成一国安定;一家和谐,才能形成一国和谐。我们要在全社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离不开千家万户的先行,倡导社会和谐,优良家风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建设。
家风家训征文 篇3
善作魂、勤为本、俭养德、诚立身、孝当先、和为贵。
——题记
像是“天街小雨润如酥”的绵密,亦或是“吹面不寒杨柳风”的轻柔,家风的力量或许就在于此,它不张扬,不矫饰,不做作,一个词,一句话,一个家里的故事,一段家庭的记忆,都是家风的载体。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,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净化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灵,它是最无痕的教育,始终规范我的日常生活行为,悄无声息的融入我的生命中。
“修身,齐家,治国,平天下”,悠悠华夏五千年,家风、家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。北宋政治家、史学家司马光官至宰相,位高权重,但他严于教子,很注重培养子女德行。他写了篇《训俭示康》来告诫其子:”有德者皆由俭来也,俭以立名,侈以自败”。由于教子有方,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,不仗父势,不显家富,人生有成。以致“途之人见其容止,虽不识,皆知为司马氏子也”。包拯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:“后世子孙仕宦,有犯赃滥者,不得放归本家;亡殁之后,不得葬于大茔之中。不从吾志,非吾子孙。”共三十七字。这则家训是他对子孙的告诫,并让其子刻于石上,竖于堂屋东壁,以照后世。寥寥三十七字,凝聚着包拯一身正气,虽千载,亦足为世人风范。家风、家训并非只是刻在石碑上冰冷的铭文,而是以一种格外温情的方式在人世间默默流转。作家贾平凹在女儿的婚礼上这样说到,作为父母,我们向两个孩子说三句话。第一句,是一副老对联:一等人忠臣孝子,两件事读书耕田。做对国家有用的人,做对家庭有责任的人。好读书能受用一生,认真工作就一辈子有饭吃。第二句,仍是一句老话:“浴不必江海,要之去垢;马不必骐骥,要之善走。”做普通人,干正经事,可以爱小零钱,但必须有大胸怀。第三句,还是老话:“心系一处”。在往后的岁月里,要创造、培养、磨合、建设、维护、完善你们自己的婚姻。”字字关情,蕴含了一位父亲对孩子的谆谆教诲与祝福。
家风、家训,泱泱中华五千年的积淀,在历史长河中如繁星般璀璨,历久弥新。如启明之星,照亮前路;如清风朗月;润泽人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