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住汉字的根为主题的发言稿 篇1
启历史之长河,守汉字之精华
田煜
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好!
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《启历史之长河,守汉字之精华》。
回溯过去,巍巍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,如夏花般绚烂,如繁星般耀眼。如果说历史是我们的过去,那么汉字就是我们的未来。我们要启历史之长河,守汉字之精华。
运用汉字,记录世间美好瞬间。
明媚的阳光、小孩脸颊上的笑容,我们用汉字记录美好的瞬间。汉字如散在人间的光,将世间的美好照亮。热爱汉字,是我们为生命落下的笔迹;热爱汉字,是我们对每一个鲜活生命的敬重。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见证者,历史文人用汉字记录了他们的生活时代,也为我们带来了那个年代最独特的风骚。让我们用汉字记录世间美好瞬间。
细读汉字,品味蕴含的情感。
每一个汉字的背后都蕴含有各自的情感,如“日”“月”为“明”,是未来之意;“止”“弋”为“武”,是征伐动武之意;“禾”“口”为“和”,是万和之意。我们不去刻意的分拆汉字,分拆意味着剥离,而剥离意味着消失。从小到大,我们说的一言一语,唱的一腔一调是汉字的韵味;吟诵的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”也是汉字的韵味。每次对汉字的使用是对每个汉字的品读,更是自己情感的表达。[ www.zuowenba.net ]
坚守汉字,传承文化之河。
从甲骨文到现代楷书,灵动鲜活的汉字展示着中国文化的魅力。汉字的一撇一捺,书写着中国人的理念,塑造着中国人的品格,滋养着中国人的内心。写好中国字,是我们的文化传承,我们每一个人在纸上书写的,在口中表达的都是我们对汉字的坚守。正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坚守,小流汇集成磅礴大海,汉字的长河才得以流延千年。
回望中华五千年,展望未来宏伟蓝图,汉字是历史和未来的最好承接者。让我们启历史之长河,守汉字之精华。让我们从写好方块字开始,做堂堂正正中国人。我相信汉字会在新的时代中带领我们谱写新篇章,而汉字的精华永远在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流淌!
我的发言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!
守住汉字的根为主题的发言稿 篇2
仰观文化之大,俯察汉字之盛
蔡楠
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好!
很荣幸可以同大家分享我的观点。看我决决华夏,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。汉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,书写中华文化,传播民族精神。正如李琦教授指出:汉字承古蒙新,打开人们对生产生活、宇宙万物的记录。可汉字却面临着被键盘替代的险境,网络文学娱乐化,汉字处境艰难。由此观之,"守住汉字的根",传承记录文明的方块字,时不我待。
传承:守住汉字的根,发掘中华文化之源。
自古便有良训:方方正正写宇,堂堂正正做人。”自仓颉造字,开汉字之根源;到商周之铭文,刻下的是文字,记录的是历史;再到汉唐风采,雄伟奇阔的线条画下那时的辉煌;时至今日,“书法进课堂”等活动让我们一品文化之蕴味。纵观古今,汉字为书写中华文明,记录民族历史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。但随着科学技术普及,键盘化时代让人们“提笔忘字",让社会呼吁“重抢汉字,振兴文化”。传承汉字文化,让这股活水长流;传承汉字文化,让五千年文明生光;传承汉字文化,让中华民族历史远扬!
发展:守住汉字的魂,增添汉字文化仪式感。
习总书记说:"文化兴则民族兴,文化强则民族强。”中华民族是用方块字垒起的文明,是用墨香渲染出的辉煌历史。古人云:"终日乾乾,与时偕行。”斯言如是,时代在发展,汉字也在网络中获得新生。一方面,颜筋柳骨、甲骨金铭得以进入大众视野;另一方面简单、直接、粗暴的文字在网络界也获新生。失去仪式感的网络文化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。面对困境,我们要正本清源,清扫落后、腐朽文化,守住汉字的魂,增添汉字文化仪式感,与时借行。
创新:守住汉字的脉,继承传统,推陈出新。
汉字文化在中华文明历史沃土的滋养下,扎了根,发了芽,开了花。历史长河中,仰观文化之大,俯察汉字之盛:是一代书圣写下的"千年第一行书”;是紫禁深宫中的正大光明;是王国维夜以继日研究的那片甲骨,是一代又一代人探索奋斗历史的印迹。守住汉字的根,继前人的辉煌,承时代之潮流,与时俱进,点亮时代的星空。
仰观文化之大,俯察汉字之盛。生长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汉字,自然会在这片沃土中长出光荣的果实,与历史齐飞,同时代共长天一色!
谢谢大家!我的演讲完毕。
守住汉字的根为主题的发言稿 篇3
风雨不动安如山,时代不摧字永传
陈亦卓
老师们,同学们:
大家好!很荣幸在此发言,表达我对守护经典文化的看法。我发言的主题是《风雨不动安如山,时代不摧字永传》。
汉字拥有着悠久的历史:从仓颉用木枝勾勒出的图形,到青高铜器的铸刻、印刷术的闻名,历经千百年历史长河的冲刷,汉字的发展遍及世界各地。如今,科技的发展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,也侵蚀着我们的汉字。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,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,让”汉字”薪火相传!
品汉字之真情,回书写之本性。
字在古人的笔下,从简单的三言两语,变幻为优美的诗文,传达着丰富的情感。李白的畅谈中,汉字书写着他怀才不遇的愤懑与享受人生的悠然;在鲁迅的言语中,汉字映刻着他对民族的责任与对国家的担当。汉字通过笔的勾勒、墨的彰显、砚的晕染,一笔一划描摹着中华历史的剪影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智能手机的运用,书写渐渐被输入工具替代。有相关数据显示,中小学生提笔忘字的比重在逐步增加,汉字的书写渐渐被人们抛之脑后。但人的一生不能离开书写,书写可以让人感受到字里行间真挚而热烈的情感。让我们回归书写之本,守护汉字之根。
拾汉字之本质,承文化之血脉。
如今,网络上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潮流、娱乐,使得大量的浅文字出现。人们大量使用“怼”、“撕”等网络词语,甚至用拼音首字母缩写代替完整词语。这都让汉字渐渐失去它本真的容貌。这虽节约了时间,但无疑也拉低了文化精神的高度,淡泊了海外华侨对家的归属感,是不可取的。
文字具有它的本质,从一笔一划、几个字的拼对,到名种各样的含义穿梭纸上。人们的思想得以体现,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。汉字是什么?有人说是中华的瑰宝,有人说是文化的标杆。在我看来,汉字是文化的传承,是每一个中国人应该坚守的精神家园。纵然科技发展永不止步,时代变迁永不停息。但不变的,是汉字的精神内涵。它反映的是一代代人对它的理解与情感,而在这背后,也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。每一刻时光,都深刻地铸就着汉字,使之历久而弥新。
让我们重拾汉字之本,守护汉字之根。让汉字在风雨变幻中,虽历经千磨万击,仍稳如泰山!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中生生不息,润泽后世!
我的发言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!